第一八〇五章 无条件信任(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当沈溪拿出请辞的态度正德皇帝立马就怂了。

朱厚照对别人或许都有一种“爱干干不爱干滚蛋”的念头但对沈溪这个老师绝对没那心思。

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人比沈溪更适合当大明的兵部尚书只有沈溪坐这个位置他封狼居胥名垂青史的梦想才有希望实现换作别人莫说圆梦了不做噩梦都难。

朱厚照摇头苦笑:“沈卿家这是说得哪里话朕怎会不相信您?沈卿家为大明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只要沈卿家在朝踏平草原的日子就不再遥远……”

在场大臣突然发现不单是作为臣子的沈溪会拍朱厚照的马屁反过来朱厚照这个皇帝居然也在拍沈溪的马屁。

君臣间互相抬举和吹捧让在场大臣瞠目结舌。

沈溪听了朱厚照的恭维行礼道:“既然陛下不赞同跟亦思马因部合作臣这里还有一计请陛下恩准!”

“说!”

朱厚照迫不及待地问道。

沈溪道:“之前陛下派兵部王守仁和监军刘瑾往宣府并未派兵马随行与鞑靼作战仍以宣大总督麾下兵马为主……宣大兵马驻守无太大问题若要确保对鞑靼作战的胜利仍嫌需调拨兵马……”

朱厚照笑着说道:“朕就说嘛怎么都得派出援军才行……沈卿家认为谁来领兵最合适?”

沈溪摇头:“陛下可能会错意了臣想的是从三边征调兵马回援!”

兵部侍郎熊绣道:“沈尚书若调动三边兵马往宣府怕是有些冒险吧?若宁夏卫、榆林卫等地遭遇鞑靼合击出现什么状况……”

沈溪蹙眉打量熊绣一眼熊绣被沈溪冰冷的目光一瞪马上缄口不言心里琢磨开了……说危险那到底是朱厚照御驾亲征危险还是调三边兵马往援危险?因为熊绣对沈溪设计驱逐刘瑾出京心怀感激再加上沈溪毕竟是他顶头上司就算他性格耿直也不自觉及时收口。

朱厚照看了眼熊绣再看看沈溪心中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征调三边人马回援是否合适。

沈溪道:“诸位或许会拿三年前宣府之战跟今日战事做对比认为鞑靼人会从三边犯境攻破榆林卫后自西向东与北面鞑靼主力配合作战……”

“嗯!”

很多人点头他们听到沈溪回调三边人马的建议后心中冒出的都是这个念头。

鞑靼主力兵分两路一路攻击宣府、张家口堡一路攻击延绥一旦榆林卫等边塞有失中原腹地又要被掳劫一遍……

这明显是上一次京师之战的套路。

沈溪道:“但诸位似乎忽略如今跟三年前境况截然不同……三年前鞑靼兵强马壮上下一心就连鞑靼国师亦思马因也跟达延汗同心协力先败我出征兵马再破延绥继而一路东进协同达延汗部破张家口堡、宣府随后鞑靼主力陷紫荆关威胁京师……”

沈溪所言引起在场官员遐思纷纷在脑海中复盘三年前那场大战若非中间夹了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土木堡打破了鞑子在京师脚下会师的企图或许大明在那一战中真有亡国的风险。

沈溪语气中肯“京师保卫战以大明大获全胜告终鞑靼仓皇溃逃返回草原后一蹶不振过去几年中不敢犯我中原半步即便秋收时寇边也都适可而止直至今年鞑靼方才缓过气来。达延汗部完成对草原诸多部族的兼并后试图通过对我大明劫掠巩固汗庭威信其攻势看似迅猛但其实早已不复往日之威……”

“达延汗部看似整合草原中部和东部地区但实则各部族各自为政如何能奢求跟三年前一样在宣府以西地区再组织一路人强兵从我大明三边一线出击且叩关而入?”

“啪!”

朱厚照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叫道:“说得好!”

沈溪这边就像是在用歪理洗脑朱厚照则在旁帮腔君臣二人仿佛早就商量好一样一唱一和配合无间。

在场官员都在想:“局势真如此简单?草原上那些蛮夷就算不是达延汗部主力也非善茬这些马背上的民族随便拉出几千人来就足够我大明边军喝上一壶!”

朱厚照却显得很振奋:“沈卿家分析在理想那亦思马因已跟汗庭分道扬镳如今欲投奔大明至于别的部族必然都在观望耐心等待我大明跟达延汗部之战的结果若大明获胜这些部族必倒戈相向那时或许不用朝廷兵马北上草原各部族为争夺霸主地位便会再次开打到那时就是两败俱伤……哦不对是几败俱伤的结局!”

张鹤龄显得很高兴站起身来笑着说道:“陛下说得对不如遵从沈尚书所言征调三边兵马往援宣府等我大明兵马聚集要胜鞑靼人不在话下!”

在场之人都好奇打量张鹤龄不知这位爷吃错了什么药。

之前张延龄还在猛烈抨击沈溪现在他这个哥哥居然跳出来支持。

但有心人却看出来了张氏兄弟为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京营人马不被外调因为这些兵马一旦离京就不再为兄弟二人控制等于将手头权力拱手让人。

朱厚照笑道:“连国舅也支持沈尚书想法?那就好。不过……”话锋一转正德皇帝显得略带担心“这三边兵马如何回调是个问题回调多少从哪个军镇调兵再就是以谁为主帅……这些都是问题。”

“沈尚书你也该考虑到这些问题若从京师发出旨意怕是需要三五天才能将朝廷的意思传到三边再临时整顿兵马回调……这前后怎么也要个把月吧?”

在场将领对朱厚照的认识又上升一个层面。

很多人都在想:“这小皇帝可不好糊弄幸好之前没站出来说话否则就是打自己的脸!看沈之厚这小子怎么解释!”

沈溪好整以暇道:“个把月时间已算最少预估长可能要到两三个月兵马才能赶到宣府毕竟三军起行非易事。若陛下实在等不及征调京营人马再以朝臣统兵也不是不可以!”

张鹤龄听到这话心里骂开了:“这他娘说了半天还是算计我京营人马!”

朱厚照当即点头:“若沈先生觉得自京营抽调兵马更合适朕绝不含糊。英国公不知京营可一次出动多少人马往宣府?”说罢目光转向张懋。

张懋怔在当场……这个问题实在让他不好回答说多说少都不合适最好一个兵都不用征调。

张鹤龄迫不及待道:“陛下征调京营人马恐危及京师安危不那么适合……之前沈尚书所提回调三边人马此议甚好请陛下三思。”

一干文臣武将纷纷起身行礼:“请陛下三思。”

这些人未必都属外戚党或许只是站在一个对朝廷负责、对自己身家性命考虑的立场上提出建议。

朱厚照着恼涨红着脸喝问:“怎么国舅非要跟朕对着干?”

张鹤龄见朱厚照态度蛮横一副当场就要翻脸的架势心中无比着急:“哎呀我这小外甥做事霸道无比想一出是一出被姓沈的小子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估摸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

张懋知道再劝说下去意义不大当即望着沈溪道:“莫不是沈尚书也认为从京营征调人马乃当前最好选择?”

沈溪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他回答这会儿谁都看出来了沈溪的意见对朱厚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小皇帝对沈溪的推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算沈溪提出再荒唐的想法朱厚照也会遵从。

沈溪在众人凝视下神色依然平静朗声道:“以之前判断来看从三边回调人马最为妥当但会令战争时间延长增加战局出现变化和反复的可能若从京师征调人马虽妥当但也会影响京师安稳……”

张延龄站起来恼火地质问:“按照沈尚书的说法怎么做都有弊端那还不如坚守不出为何一定要主动跟鞑靼一战守住宣府和大同一线不让鞑靼兵马南下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