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陇右节度哥舒翰一将功成万骨枯(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1、王忠嗣丢官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出身可是名门望族。和安禄山一样,来自西突厥部落,不一样的是安禄山的出身是部落大巫之子,而哥舒翰是哥舒部落首领的嫡传。

按突厥的习惯,常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他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亲是哥舒部落的首领,叫做哥舒道元,曾经做过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母亲尉迟氏身世更为显赫,是于阗王的公主。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就出生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

哥舒翰生在望族,他家有权有势,可谓天之骄子,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但由于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虽说青年时期家族的荣耀使他不思进取,但也有颗侠肝义胆,凡是别人有求于他,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办到,也交下一帮好朋友。

太宗时期,西突厥被灭,祖父哥舒沮被太宗诏令,举家迁到长安任职,父亲哥舒道元虽然后来回到安西,做了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但任职不久又被召回长安。直到哥舒翰四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守孝三年。这时候的哥舒翰家,在满是皇亲国戚的长安,已没落的形同布衣,勉强靠着父辈的荫蔽在长安府做个小官,备受当时的长安府尹都尉的欺凌和轻视。

哥舒翰哪受过这气啊,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毅然弃了官,跑到河西从军,他要从河西边关重新打造曾经属于哥舒家往昔的荣耀,投入到当时的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

天宝元年,唐军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出身显赫,颇有名将风度的哥舒翰由于作战勇猛,崭露头角。河西节度使王倕就把这个小城交给了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谨,青年时期养成的侠义做派很快获得手下拥戴,三军无不震服,心甘情愿的为他冲锋陷阵,他也从这里开始了军事生涯的起步。

天宝五年,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很快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

王忠嗣,丰安军使王海滨之子,武介之战中王海滨战死,留下这么个9岁孤儿,被玄宗收入家中,作为义子,自幼和现在的太子李亨一同长大。

武将之子当然尚武,王忠嗣练就一身好武艺,开元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马使,首次随军出征,在玉川战役中率领仅300轻骑兵就成功偷袭了吐蕃,在这次偷袭中斩杀吐蕃敌军数千人,一战成名。后来亲率10万骑兵出雁门关北伐契丹,在桑干河一带三战三捷,打的契丹全军覆没。又于天宝初年完胜突厥,并且割下了乌苏米施可汗的首级回到长安,震惊大唐,被封为清源县公。再加上有玄宗这个干爹做后盾,朝中武将中地位极高。

家教很好的哥舒翰,自幼就通读《左氏春秋》、《汉书》,言行举止,处处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武也行,文才也可以,在当时的军中并不多见,很对士兵们的胃口,他视金钱如粪土又重义气,更是得士兵们的欢迎。第二年慧眼识才的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开始独当一面。

在对付吐蕃的入侵,讨伐吐蕃的一次战役中,有个副将不听他的指挥,闻鼓不进,鸣金不退,险些使哥舒翰的军队陷入重围。哥舒翰的军中哪能容得下不听他号令之人,没有什么请示汇报,战斗结束直接就用木棒打杀此副将,杀后才上报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当然支持他,不但不责怪,反而借此事整肃旗下大军,并且对哥舒翰治军之策大加赞赏。河西军中军士凛然,军容大振,每逢作战,就连其它军中也再没有敢于战斗时不听号令的。

以前,每到麦熟季节,吐蕃就派骑兵去积石军屯田的地方抢收麦子,他们得意地把积石军麦田称为“吐蕃麦庄”,年年都是汉人种田他们来收割。刚刚到任的哥舒翰得知这一情况,十分气愤,他决定狠狠教训一下吐蕃人。七月,吐蕃的五千骑兵又来故伎重演,以往情形,唐军都守在城中闭门不出,这次不一样,新来驻守的哥舒翰和以往的将领不同,咽下这口气可不是他的脾气,调动大军精心部署,层层埋伏,习惯了毫无阻碍收麦子的吐蕃军猝不及防,五千人的秋收团竟无一人逃脱。

收割不到麦子,吐蕃人哪里肯同意,除了你哥舒翰,汉人军队中真没有其他人敢阻止,这次还杀他们这么多人,哥舒翰这下可上了吐蕃人的黑名单,于是就想设伏猎杀哥舒翰,还回到汉人种田他们来收割那一段美好时光。

哥舒翰有个马僮,当时才十五六岁,臂力过人,每次出战,他就跟在哥舒翰马前,就像当年秦叔宝的马前张宝,马后王横一样。汉朝有个大将叫李左车,哥舒翰就给他的这个马僮起名左车。哥舒翰擅长用枪,每当追上敌人,就用枪搭在敌人的肩膀上,一声暴喝,敌人一回头,咽喉就被刺中,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左车马下割取首级,以报军功,主仆二人配合默契,习以为常。这马僮左车腿脚灵活,奔跑如飞,近身厮杀从不知道什么叫后退,让敌人胆战心惊,吐蕃人视他俩为凶神恶煞。

一次哥舒翰率部八十人外出巡视,在苦拔海(今德令哈尕海湖)一带遭遇吐蕃军埋伏。吐蕃军在此设伏是蓄谋已久的,准备了好长时间,对恨之入骨的哥舒翰是志在必得,终极目标就是要了他的命。

这次哥舒翰终于闯进他们的伏击圈,吐蕃军精兵分成三个梯队,三百人从山上疾驰而下,从三个方向冲击哥舒翰的队伍。

虽说猝不提放,但哥舒翰一点不慌乱,在马上很快看清形势,决定擒敌先擒王,纵马杀向敌军带队的将领。一把长枪左挡右刺,时而是枪,忽又成棒,马僮左车也是如影随形,二人完美配合,杀完这队的带兵将领,也不恋战,拨转马头就去找另一队的将领,连杀两将,战斗的关键时刻哥舒翰的一把长枪竟然断为两截。来不及换兵器的他死战不退,就持着半截枪与敌人最后一员将领搏杀。

马僮左车寸步不离左右,生生凭着两条腿跟上哥舒翰,哥舒翰持着半截枪抢到跟前贴身近战,裹住敌将,使他腾不出手,左车在下面持着长刀猛攻敌将马匹和下三路,只几个回合就将最后一员敌将斩于马下,八十人硬是把三路吐番军全部打垮。

哥舒翰的勇猛让他们吃尽苦头,后来再也不敢打他的主意,更别说来抢麦子了。有诗赞: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