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益州寿王(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再说寿王李瑁,请领了封地后,日夜准备。同时韦昭训将军的大公子韦高因在禁军中领的闲职,无甚大事,也被韦将军派到寿王府,协助王子和他的妹妹现在的寿王瑁妃韦氏处理繁乱的家事。

大公子韦高哪干过这个啊,平日舞枪弄棒,把他爹的那点武学倒是都学来了,可这处理家事真不行。尤其是要搬家,寿王府中的管家,老妈子,丫鬟都在动手收拾,他更不知道站哪儿好了。看人家干的有条不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了两个时辰了,自己都觉得,站哪都多余。

正在无聊的不行的时候,寿王派人让他到书房一叙。

韦大公子听来人说寿王召唤,可是高兴坏了,终于不用像个呆头鹅似的,在院子里左看右看了。跟着来人快步而去。

寿王书房中,韦大公子给寿王见礼。李瑁跟他可不客气,一是身份、地位比自己差远啦,二是年龄小自己不少。见到他进来从书桌后走出,茶几前请韦大公子也坐下。才道:“兄弟,你在我府上也没啥事可做,眼下有一要事,需要出趟远门,你能帮我跑一趟吗?”

韦大公子听完忙站起身道:“愿听寿王安排。”

李瑁一摆手道:“你我兄弟,今后家中见面不用那么拘束,人前的礼节可以省去。”

韦大公子听完明显放松不少,道:“小弟知道了,您吩咐吧。”

李瑁认真的说:“我需要你先去一趟蜀地成都,找到当地的节度使,看看他给我这个益州大都督安排的府衙,安排的怎样了。有一个特殊要求,府衙常规规制外,要加一个套院,元氏母妃的住处我一定要安排妥当,听到你的回话,我们再动身。”

韦大公子插手施礼道:“小弟这就带人先行探看,告辞。”

李瑁一看,连忙叫住道:“急什么,你禁军那边差事安排妥了吗?我翁丈大人处还有什么事没有?你都要安排好了,做事千万不要着急,眼前一件事做好了,今后都不用想着去补救啥,才能达到最高效率。”

韦大公子听罢,笑着挠挠头,告辞。回到府中,立即将寿王吩咐的事向父亲韦将军汇报。韦昭训知道,寿王手下确没有得力之人,派一个管家亲随的去办这事,到底是差些意思。虽然是玄宗皇帝下的旨意,这去个自家人入蜀督办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宁王元妃也要随同前去,寿王岂能不等那边安排妥当就启程入蜀。于是道:“蜀道难行,多条道都是兵道,一路行进情况一定要找适于车马通行的道路,勘察清楚报与寿王。”韦大公子记下。

韦昭训当下派出家兵,带足盘缠,寿王那边也给韦大公子派了十名家兵一同入蜀打前站。

玄宗诏令早就下了,听到韦大公子即将入蜀为请领了封地的寿王打前站,时任兵部侍郎李麟也给父亲剑南节度使李浚修书一封,快马报信。

剑南节度使李浚,大唐皇室宗亲,玄宗大诏令下了后,早就派人在修缮益州牧府。他打来到成都上任,这么多年真没敢入住益州牧府,始终把它当成一个府衙的大花园,现在更是在牧府和府衙之间垒砌一道高墙,算是将益州牧府独立成一个小城,静候寿王李瑁的到任。

他这是为何?各位要知道益州牧府可是大有来历,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皇宫就是现在的益州牧府。他李浚虽是剑南节度使,可毕竟是大唐皇室宗亲中的远支,哪敢入住曾经的刘备皇宫,宁可紧邻修建府衙,大门西开,也不敢将这顶逾越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益州牧府空置多年,因被当成府衙后花园,倒也没有荒废,寿王李瑁获封益州大都督,遥领剑南节度使,这里当然是现成的府衙。

李浚已年过九旬,府衙大事早已交给长使鲜于仲通打理,寿王李瑁的事应是他亲自上手安排的最后一件大事。

韦大公子领着两府家兵,准备停当,即日启程。既然是打前站,走哪条道入蜀,当然也在勘察当中,这也是父亲韦昭训吩咐的。由关中通往汉中就有褒斜道、子午道、陈仓故道、骆古道,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古栈道和阳平关道。

当时从关中到汉中,有一条子午古道最近,可也最是难行,尚没有驿道,山路崎岖。韦大公子是探路,不是着急赶路,要考虑今后寿王李瑁的大队车马通行问题,所以自秦汉到唐一来一直经营的陈仓故道成了首选。这条路上驿道修得还算平缓,沿途驿站补给充足,尤其朝廷在险关处都派有驻守兵将,往来商贾络绎不绝,从安全上也有保障。

韦大公子带队一路西行,陈仓城打间休息后,过散关抵达汉中河池郡。散关,位于陕郡陈仓西南17公里大散岭上,扼守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地区的陈仓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武关、潼关、萧关并称为关中四关。

在陈仓城休息时,韦大公子拿着堪舆图,也已和陈仓驻军打探清楚。金牛道、米仓道和古栈道中,米仓道有大巴山脉横阻,大巴山脉中的一段,叫米仓山,穿越米仓山的道路,称米仓道。米仓山这一段,危峰林立,层峦叠嶂,山坡陡峻,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因不利于车行,放弃。

古栈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三国时期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这条路。修于战国,拓展于秦汉,由于三国时战火焚烧和其后几百年的蚀毁,古栈道留下斑斑痕迹,令今人感叹。尤其瞿塘峡段从奉节县草堂河口东岸起的六十公里线路,在西陵峡中,栈道包括道路、石桥、铁链、石栏等,高出江面数十米,最是难行,故也放弃。

只有金牛道,过了剑门关,就是古柏夹道、浓荫蔽日的翠云长廊,这可是秦始皇时期就修的驰道,两侧古柏已有千年,顺此道可至梓潼。经涪城(今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到达成都府。全程共约一千二百余里。

金牛道上,险要之地剑门关,应是今后寿王李瑁入蜀最难走一段。韦大公子登上剑门关,递上官文,早有守关兵将出面招待,一行人才得以在关城中稍事休息。关城敌楼上,韦大公子极目四望,只见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无处可攀,却在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缺口,这个缺口便是当下身处的剑门关之所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冲。

从未出过关的韦大公子万分感慨,不禁问守关将领道:“不知兄台怎么称呼?”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