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以逸待劳(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维克地区是帕兰隺王城的北部要道,由两边隆起的丘陵和中间那一条平整宽阔的“长廊”组成。

往常这里只会有行脚商人和外出狩猎的部落猎手偶尔路过,但是今天这里的景象却不一样了。

汗流浃背的玛雅工匠们,在这片开阔的走廊加上了一条“路障”,和拒马十分相似,却不是用来抗拒骑兵的,因为美洲大陆根本没有马匹,又哪儿来的什么骑兵。

这是徐怀谷和张幺等人商量出来的一条减缓敌人前进速度的阳谋。

作为接战方,帕兰隺一旦知晓了敌军的动向和人员配备情况,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大礼”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

减缓敌人的前进速度,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根据对传统玛雅士卒的不断了解,他们发现,玛雅武士的单兵作战兵器大致就只是黑曜石战刀、木盾以及石、骨投掷武器。

那么很显然他们除了自身携带的有限投掷武器外,很少有其他的远程武器能用来杀伤对手。

而徐怀谷的帕兰隺王国军团,却已经配备了两千弓弩,弓箭若干。

这就是能够有效压制霍乔布军队的一个方面,他们没有理由不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优势削弱敌人。

而放置路障就是为了提高王国军团弓弩手的打击作用。

……

与此同时,帕兰隺的工匠在较为后方的区域,建造着一个五米高的木台,在木台正前方不远处也建造起一个两三米的类似瞭望塔的小木塔。

比较高的木台,其实就是徐怀谷用来观战的主将台。

至于为什么不设置在中军位置,而建的如此靠后?主要还是没有马匹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马匹不仅仅是组建骑兵的关键,而且也是向各军传达主将号令的传令兵所必需的交通工具。

没有马匹,在瞬息万变的冷兵器战场,主将的号令无法及时传达,造成信息滞后的后果,这仗就真的没法打了。

而在中国,几千几万人的小战场用传令骑兵就够了。但也有很多大型战役,往往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的交锋,虽然会有所夸大,但兵将如此多的军队,如何在战场上进行指挥,就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还是用骑兵传令?那可不行。

十几里长的部队,传令兵骑着马前前后后地跑都得很久,而且往往还容易在乱军之中被杀伤,导致军令不达的情况出现。

那怎么办呢?

办法就是使用旗语来代替简单的指挥命令。

中国古代从黄帝时期就开始有了旌旗,但却不是用于沟通交流的。之后的各个朝代也有使用简单旗语代替指令的情况出现,但都不够系统。

直到1684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利用悬挂数种明显的符号来通讯。1793年法国人克噜·夏卜利用十字架左右木臂上下移动所呈现出的位置和角度来表示各个字母,叫做“信号标”。

这才形成了初步的旗语系统。

中国后来也发明了自己的旗语叫中国扇语,由双拼掌语作者刘学中发明,它是一种视觉通讯语言,在航海中普遍适用。

现代化船只也有信息系统联络出现故障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国扇语来应急沟通。

徐怀谷本身就是海军出身,对于这种海上应急旗语也是有所熟悉。

后方主将台和中军瞭望塔正好能够互相看得见,而且也不会妨碍全军的行进与战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