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父女恩人(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将军的话不禁让逸晨想起了当初。

逸晨自打安葬了王小虎之后,真的是打算回奔西宁卫的。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看的最多的是杀戮、血腥、死亡,感受最多的是寒冷、饥饿、和对死亡深深的恐惧。在逸晨的内心深处,是对战争的极度厌恶与憎恨,和对死亡、流血深深的恐惧。

在云梦山凌霄观,生活是那样得平静安详。师兄弟之间虽然有些隔阂,暗地之中也会有些较劲,但相比这些日子发生的血与火的搏斗实在是不值一提。

逸晨渴望内心的平静,但眼看着王小虎冰冷的尸体,亲眼目睹那些明军的将帅在自己的面前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无数明军士兵痛苦的呻吟与呐喊,让逸晨的内心不得一刻的安宁。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即便他已经感觉困得难以自持,仍然会被噩梦惊醒。

他一闭眼睛,就是硝烟与战火,隆隆的炮声,士兵的呐喊声,死前的哀嚎。当他走到广宁卫南七十里的时候,逸晨终于病倒在路边。

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简陋的土炕上。一个面目慈祥的老汉端着一碗稀粥,瞅着自己。

“你终于醒了。”老汉如释重负地说道。

逸晨想坐直身子,但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两只胳膊一软,又躺倒在土炕上。

老汉微笑道:“官爷千万不要使力,你的烧刚刚退,身体虚弱得很,需要好好休息。”

老汉冲着屋外喊道:“春妮啊!过来帮帮忙。”

片刻后,一个小姑娘走入里屋。她羞涩地看了一眼老汉,问道:“爹,叫女儿干什么?”

老汉说道:“把官爷扶起来,该吃点东西了。”

老汉与春妮一同将逸晨扶起,背后呛好了被子,然后老汉就出去了。

春妮则端起碗,满脸羞涩地准备喂逸晨喝粥。

逸晨急忙拦住:“姑娘,不必了,我自己能喝。”说着,伸手接过饭碗。

春妮坐在炕沿上,两眼望着逸晨,就是舍不得走。

逸晨羞得头都抬不起来了。直到逸晨喝完了稀粥,春妮这才依依不舍地将碗端走。隔着毫无隔音效果的土坯墙,逸晨能够听到春妮清晰的话语:“爹,他长得真好看。”

老汉说道:“不知害臊。”

春妮毫不理会地说道:“爹,能不能别让他走了。”

“我可做不到。你不让人家走,人家就不走了。你别瞎想了。”

就这样逸晨就在老汉的破房子里住了一个月,身体渐渐康复起来。经过交谈,逸晨得知这位老汉姓郑,名记。老伴儿前些年得病故去,只留下一个女儿春妮儿和他相依为命。

本来郑老汉也想带着女儿逃往关内,躲避战乱。但左思右想,实在是故土难离,索性就在广宁卫南七十里找了一间没人居住的破房子住下来。在房子的旁边,郑老汉开垦了两亩薄田,种些旱稻之类的,赖以糊口。春妮儿则在家里 烧火做饭,缝缝补补。

农闲的时候,郑老汉出去挖个野菜,山菇什么的,算是打打牙祭。两个人也算勉强能够度日。

在郑老汉的家中待了这么长的时间,逸晨觉得拂袖而去,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但留下来,逸晨又不知该做些什么。对于种地,逸晨并不陌生,他在云梦山凌霄观的时候,就是自种自吃。

但如今情况不同,那两亩薄田并非是袁隆平教授亲自指导的杂交水稻,产量十分可怜。再加上逸晨这张嘴,这一家几乎天天都是稀粥,再也吃不上米饭了。

逸晨想了一夜,决定在官道旁边开个茶摊。即使一文钱一碗热水,也能挣些外快。,挣得再少,总比坐吃山空强得多。

广宁卫至宁远卫人流不断,那个年月,离家逃难,或者是经商的客旅,不像现在开着suv,车上放着矿泉水,喝水很方便。他们都是尽量减少出行的负重,很少有人带水袋的。

穷苦的人家都是在道边的河沟或者是山里的溪水旁解决一下。有钱的主会找个茶棚、茶舍之类的歇会儿。

逸晨把原来破房子里的几张破桌子和十几条长凳赖好修缮了一下,整齐地摆在了官道旁边,并和郑老汉垒了一个土灶,地下放了柴炭(那是逸晨提前一天焖制的)。

对于茶壶和茶碗,逸晨觉得有些头疼。这破房子里倒是有十几个破碗,碗边没有一个不缺口的,喝水都剌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