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门 他的逻辑(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这话像紧箍咒箍在了孙猴儿的脑袋上,铮的一声,让姜素莹有点发懵。血流直往上涌,一瞬间冲的她耳朵都跟着嗡嗡作响起来。

廖海平这一手来的太过出其不意。就是给姜素莹一万个揣测,她也没料到对方存的竟然是这么个心思。

她更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恋爱讲究平等与自由。她和廖海平统共就见过两次,别说友情了,熟人都谈不上,说话还是针锋相对的,哪里就能成亲了呢?

太荒谬。

理解不理解倒还是其次,廖海平是认真的。

他端起茶杯,又续道:“按老礼,应该是先下小定,过庚帖。但我父母走得早,有些事……”

姜素莹再听不下去,打断了他,豁然站起身:“你莫要信口开河。什么下聘,什么定亲,我压根没听说过!”

桌上一下静住了。

廖海平仰头,和她四目相对。瞳孔黑洞洞的,叫姜素莹想起小时候滑冰的湖。面上宁静,底下是吸人坠入的暗流。

然后,啪。

廖海平手中的茶杯落下,用指头摩挲起陶瓷杯面。片刻后,他问道:“方才我和你说什么来着?”

做人得有信用。

合着这就是廖海平口里破了戒的代价,是他的“任凭发落”。

显然在廖二爷看来,按理下聘才是君子。男女之间不能胡乱交际,没名没分就一同钻到诊室帘子后面去,这样的事他不想见着第二回 。

再见也不是不行——他非得毙了张怀谨不可。

既然心生欢喜,明媒正娶是正理、是尊重。这道理来得庄严肃穆,倒像条软绳似的,要死死缠住姜素莹了。

姜素莹在坎郡念大学校时,上过一门弗朗克教授开设的逻辑课。

那门课学分不好拿,中国学生很少。她兢兢业业学了三个月,夜里点着烛台读书,论文写得就是《浅谈诡辩术》,最后成绩拿到A,还跑去小馆子大吃了一顿。

按黑格尔的理论,廖海平这一套操作下来,根本就是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但知识是知识,实践是实践。眼下她纵是满腹经纶,也抒发不出。

因为对方自有一套逻辑——那套逻辑明明泛着陈旧的灰土气,却又在他的框架内充分自洽,端出一副天圆地方的架势,容不得旁人辩驳。

与其和这样的人争论,还不如干脆大喊一句:“想都别想,你在做梦!”

姜素莹如此这般嚷嚷完,顿时舒服多了。

积郁已久的心情卡在嗓子里,这回终于突破阻塞,井喷似的往外涌——廖海平这人有毛病,她可没有。

大哥姜景泰嘴巴张的老大,一时合不拢。手里刚捡起来的筷子哆哆嗦嗦磕在碗边上,咣铛一声。

姜老爷子干笑起来,呵呵了两下,见没人接茬,只得又停了下来。左看看,右看看,拿不准这圆场该从何处下手。

许久后是廖海平开口,打破僵局:“素莹。”

他是有意喊她“素莹”的。

这两个字从舌尖滑落,在空气里摩擦,从唇齿间带出挠心挠肺的欢喜。

新鲜的桃子都有刺,扎嘴扎手都是正常的。但是想想那鲜甜的肉吧,等咬在嘴里那日,汁水都迸出来,该是多么的甜蜜。

等叫完她的名字,廖海平的嘴又微启,待要讲出一些话语——

咣,咣。

西洋钟摆出沉重的两声,未时已过。

廖海平听到响动,侧过脸看了一眼钟面,停下说服对方的举动。态度软化需要时间,而他今天已经在姜宅耽搁了太久。

原计划里是没有吃饭这一遭的,但毕竟提亲是大事,总得郑重些。人家留他,他便应了。只可惜后面的日程一环接一环排着,一个错过,全都得拖。

他是活在规矩里的人,最不情愿迟到,有些客人也不能等。

如此想过,廖海平便收住话头,对姜素莹道:“今天来不及细聊,过两日我们再见上一面。在那之前,我想你应该留在家里,好好思考思考。”

只要她呆在家里,外面的苍蝇就飞不进来,总归安生些。

姜素莹自然不允。

她没来得及开口,倒被父亲抢了先:“二爷您说的是!我定会好好管教三姑娘,不让她东奔西跑的。”

廖海平得到保证,满意的起身,向主人告辞。

“慢走,慢走。”姜老爷子一阵风似的把贵客往门口送,留下姜素莹木桩子一般站在桌边。

大门被掩上了。

一群人齐刷刷离开得干净,地上八口箱子没有被拿走,顶天立地的落在原地。

二爷在时,大哥姜景泰一个屁没敢放。如今对方走了,他突然回了魂,好奇的凑了过去,想把箱子打开。

箱子虽然没上锁,但木盖沉重。姜景泰身上闹虚空,使了老大的功夫才成功。

而这一开,里面的物件很是亮眼,值得一句:“嚯,好家伙!”

箱里盛着上好的丝绸、彩布、锭银和鹿茸,满到几乎溢出来。甚至还有几条粗如儿臂的老参,估摸着得有百十来年了。

旗人对下聘看得很重。不管廖海平性子如何、对待姜素莹有几分真心,这件事上他是拿了百分百诚意的。

“素莹,你真是命好。”姜景泰喜从中来,祝贺起妹妹,“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好婚事!”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