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出发(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调动的事下发到各个百人队,并没有说是出征京畿,只是说要长途调动,前去山东腹地协助剿匪,军士们天天在军营里搞007福报,自然是对于出征的事没啥看法,反倒是越年轻的新兵越是激动,欢呼着把自己的百户总旗举起来抛向天空。

天朝上国,闻战则喜,大概说的就是这事吧。

人多嘴杂,消息肯定不能保证不泄露,那些有家室的军官和士兵回到家里也是说起了要出远门的事,一传十十传百,短时间内临清城都知道了大军将要开出去剿匪的事。

保密,比起别的穿越小说中,动不动就是数万人不吭声的瞒天过海计划,张元彪的世界事不可能存在的,这个时代还信奉儿子告父亲要先打一顿的传统,家庭的观念那是根深蒂固,良家子当兵的好处和坏处都在这里,想要保守秘密,不如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借口。

本来跨境剿匪都是杀头的大罪,私自调动军马不是造反是啥?但是张元彪的临清军悍名在外,附近地州府为了在考核上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往往不通过兵部调令,私下找当地乡绅凑点钱让临清军其协助剿匪,正是因为这种剿匪的一再胜利,所以大家也都见怪不怪,倒是没有人觉得有啥不对。

随着队伍一支一支地开拔出去,临清城的军力也在下降,慢慢热闹的军营变得冷清,而随后一彪人马的进入,又让军营变得热络起来,不过这一伙人天天在军营呆着不出来,除了装卸粮食之外一点也见不着人,于是传闻又在坊间流传,说是临清军收编了一伙土匪,调到这边训练。

更邪乎的是一伙人故意造谣说这是阴兵,是张元彪在泰山那边鼓捣出来的,所以天天都蹲在营房中不会露面,到了晚上就出去抓小孩,一时间临清城都震惊了。

本来私下调动军队就是可疑的事,再加上一些人家说丢了孩子,此事竟然闹到了州府衙门那里,搞得朱大志头疼不已,在一个深夜就安排黄岭把队伍送到了大义镇统一归李国藩指挥,虽然有悖于张元彪的安排,但是民意凶凶,黄岭只得照办。

于是乎晚上这五百人突然离开了军营,被惊动的百姓因为宵禁的原因都没有看到这支军队,只是在家中听到了整齐的脚步声,全程只有少量的话语,更是坚定了大家的猜想,只言这就是“阴兵借道”,张元彪也坐实了法术神奇,可以召唤阴兵的谣言。远在随官屯的张元彪知道这个消息也是哭笑不得,好在朱大志随信也写了上官对于此事的看法,反正就是没人在关心此事,只是私下要求张元彪剿匪完赶紧回来。

此事在后期还被广泛传播,实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这件事的风波还没有结束,一个更大的事发生了,让全临清的老百姓都不再嚼舌根什么“阴兵借道”,因为鞑子又开始扫荡京畿了。

七月份传来消息,说上个月鞑子破居庸关从西北方威胁京师,随着邸报和报纸在临清城的增发,得到这个消息的临清人都震惊了,鞑子时隔六年之后,又打到了京师,这个时候坊间又开始流传其实临清军去勤王了,因为大运河上开始出现南边的军队,而临清城外也出现了大量的叫花子明军等着吃饭,这一切让恐慌在临清城蔓延,得益于城市卫队的坚实守备和大运河的畅通,倒是没有闹出什么兵变。

这一切都忙死了坐镇的朱大志,作为临清军的实际负责人,他的口头禅就是素质三联“瞎说,胡扯,没的事”,每次上官来访,就指着军营里的军士说:“临清军都在这里,为国家打了几仗就剩这么多人,兵部都知道这边的困苦,所以这次勤王的事直接就没招乎我们,只是下了命令让我们在此地维持好治安切不可被建奴觅得机会。”

上官们拿着银子和伏特加,才不管临清军干啥呢,反正册上的人是不差,兵部的文书也在此,自然是乐得向上下解释,一来二去也就没人在关注这些小事,因为他们的目光都被京畿的战事所吸引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