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河套之地(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张懋支持成立军校,刘健几人同样也同意这个提案。

其实,弘治年间,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还不是特别大,像英国公张懋,这是经常活跃在朝堂上的人,而且,张懋经常也对针对一些民生问题,进行上奏。

就比如曾经李广怂恿弘治皇帝修毓秀亭,张懋就上奏陈述过修毓秀亭的危害。

由此可见,弘治年间,武将的权力还没有被压得死死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也并不是很大。

加上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都是贤臣,而不是权臣或者奸臣,因而,基本上,对大明有利的事情,他们三人并不会怎么反对。

就比如这个军校,三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解决朝廷缺少将帅之才的好办法。

而且,三人也考虑到了,如果成立军校,文官集团进去掺一脚,产生影响,培养出来的武将,自然不会太敌视文官。

这样,可比直接从民间筛选、从立功的士兵中提拔、从勋贵家族提拔,要好的多得多!

因而,军校对文官集团来说,也是有利的。

到时候在军校里面,到底是文官集团占上风,还是武将集团占上风,那就各凭本事了。

所以,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对军校的成立,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文武达成一致,弘治皇帝可不是朱厚照那种你要我这么做,我偏要那么做的人,因而,李兆同的这个提议,弘治皇帝也是答应了下来。

待得八月份吐鲁番速檀马哈木将会因王越打的这一场胜仗感到害怕,从而上书谢罪,并归还先前被其弟弟速檀阿黑麻汗掳走的哈密忠顺王陕巴后,就召王越回京。

至于提前,那就不行了。

王越在李兆同的“记忆”里,是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因他交好的李广出事,忧恨交加而死的,现在李广早已死去,李东阳也专门去了甘州安抚王越,李兆同现在只希望,王越能躲过命运的审判,多活几年吧!

大明,确实还需要他这个军神来继续发光发热。

只要他还活着,鞑靼小王子就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河套之地,就是王越收复的。在李兆同的“记忆”里,王越死后没多久,河套之地又丢了,从此,大明再也没有拿回来过,大明的边境,也从此永无宁日。

有一句话叫:河套存则边患息,河套失则边患起。

这句话是完整地概括了河套之地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就要从河套的名称说起。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