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为小姑娘出头(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顾驰不着痕迹的皱眉, 虽不知春娇阁是什么地方, 但听名字和他们脸上的表情,这应当不是什么正经地方, “之后是乡试、会试, 还有见面的机会。天色已深,我年纪尚小, 家父担忧,正在客栈等着我, 大家玩的开心, 我先回去。”

吴敬卓仍然坚持,挡在他面前, 拦着他的去路,“顾叔那里, 我派书童通知一声即可。春娇阁可不是什么风月之地, 那里的女子弹得一手好琴, 以此谋生,如果错过, 岂不可惜?顾学子连夺三次案首,大家伙都很是敬佩, 恳请顾案首赏脸, 还是说, 顾案首看不起我们, 不愿和我们这群人一起?”

吴敬卓心里还记恨着今晚的事情, 不仅没能在学政大人面前给顾驰上眼药, 反倒是自己惹得一身骚。他本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荀学政的赏识,拜荀学政为师,可惜今晚的风头都在顾驰那里,搅了他的计划。

至于邀顾驰去春娇阁,他也是有打算的。春娇阁的女子媚而不俗,既能红袖添香,又能被翻红浪,最受读书人的喜欢。如若顾驰沉迷其中,乱了心神,不出一年,神童也会泯然众人,到时候看他还怎么继续科考!

顾驰面色平淡,眼神却是冷的,“吴兄想多了,咱们作为同科秀才,我自然希望各位学业有成,何来看不起一说?吴兄交际广,世面广,对此习以为常。可我父母,自幼对我要求严格,不该去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还请大家见谅。顾驰在此向大家告辞,希望咱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吴敬卓看着顾驰离去的身影,狠狠咬牙,他那一番话,不就是在暗讽自己家教不严、作风放荡嘛!给脸不要脸的东西,泥腿子就是上不得台面。

平复一下心情,他重新挂上笑容,“顾案首不愿赏脸,那咱们剩余的人,一同前去可好?”

案首都走了,还有去的必要嘛!再说大部分学子来自各府各县,彼此并不相识,对聚会还真没多少兴趣! 最重要的是,春娇阁冠冕堂皇,芯子里还是那样,雅妓也是妓,大家并不愿意去到这种地方。是以他们也纷纷告辞,各自回去客栈。

徒留吴敬卓一人生闷气,怎么一个两个都这么不给面子!

和他交好的人凑上来,“一群乡巴佬,不懂的享受,他们不去,咱们去,今个正是享受的好时机!” 春娇阁的姑娘,清纯又有风韵,眼睛里像有钩子似的,钩的人心痒痒!

李宏和顾驰一起走回客栈,“我哥去年院试后,也被人邀去那里,说起来文雅,实际上干的还是那种勾当,自欺欺人而已,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流连于那种风月之地!”

顾驰开口,语气中透出一丝嫌恶,“一朝考中,放浪形骸,咱们管不住别人,但可以管住自身,这种地方,一辈子都不要进去。” 他自是看不惯吴敬卓的行径,面上和煦友善,实际骨子里烂透了,眼睛是骗不了人的,再怎么伪装,也无法掩饰他的本质。

不知是何时形成的习惯,读书人考中之后,去到风月之地一起祝贺,可这事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渐渐的,就出现了类似春娇阁这种地方,里面的摆设、女子和寻常的琴坊无二样,不知情的进去,绝对不会以为这是风月场所。进去先点琴曲,文雅过后,就是另一番样子了。

时下在文人间,还流行一种东西,名为“金莲杯”,选用小脚女子的绣鞋,“载盏以行酒”,这么恶臭的行径,竟引来不少读书人的追捧。

甚至有位读书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妖娆,便有些汗浸儿酒蒸做异香飘。潋滟得些口儿润” ,令人不忍卒读。

有些读书人看起来正经,实则风流浪荡,打着清高的幌子,做着下流的事情,真是令人反感。顾驰一惯看不起这种人,辱没了文人的风骨和读书的意义。

回到客栈时,顾父还未休息,等着自己儿子回来。

三郎可真是争气,那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成了秀才,还是在整个河省排名第一的秀才。

时至今日,那人说过的话,顾父还记得很清楚,“你就是个混不吝的,随了你那早死的爹,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永远也别想出人头地。”

想到这儿,顾父长出一口气,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出息,可当初离开家里,不,那不是他的家,充其量是那人施舍给他一个住宿的地方,他一个人吃了不少苦,没有依靠任何人,搬麻袋做苦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最后买地建房安了家,和睦幸福,如今小儿子三郎前途无量,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终究是那人眼光不好,自己的日子,未必就比他们差!

这一次在洛州府待的时间可不断,归程的时间定在后天清早,顾父准备下去结算这一段的花销,却没想到客栈的张老板找上门!

“顾秀才考中,也是我这客栈的荣幸,顾学子真才实学,令人佩服,这几日的花费自是免去。”

顾父摆手,“这可使不得,住店掏钱,天经地义,三郎虽考中秀才,可也不能靠着功名占便宜。”

“顾老爷,我也不是白白就不要钱的”,张老板笑了笑,“顾秀才作为我这客栈出来的第一位案首,不知可否得顾秀才一本亲手批注的书籍,当做个纪念!”

顾驰沉吟一番,选了批注最多的一本书,递给了张老板。张老板的做法并不少见,每年抹去考上秀才住户的房钱,用一本书籍或一幅字画等代替,挂在客栈最显眼的地方,增加客栈的底蕴,以此来吸引更多客人。

张老板接过书,笑的合不拢嘴,这可是案首的亲笔批注,多少人想要看上一眼啊!日后顾秀才有了大造化,这本书就是他们老张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张老板也是个有商业头脑的,此后每年到院试的时候,就把顾驰的这本书摆出来,打着“小三元”就是读了这本书才考上案首的口号,大肆宣扬,果不其然吸引了不少考生住店。

就连顾驰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本书,改变了一个客栈的命运。几年之后,这家客栈成为洛州府排名前几的客栈,张老板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第二日顾驰和李宏还有郭父他们,跟着商队一起回去,值得一提的是,郭策和杜齐、王石三人也考中了秀才,虽名次只是在吊车尾,可他们已经很是满足!

“老大,多亏你给我的笔记,院试有道题就涉及到了笔记上的重点,如果不是你,我少得几分,很大可能就考不过秀才了!” 郭策笑嘻嘻的对顾驰开口,这次真是要感谢老大。

镇上书院的书籍资料,以及夫子的教学水平,自然比不过县学。顾驰这一年来,时不时的告知他们县学复习所用的资料、县学考试的题目,等于他们几人也算是囫囵学了一遍县学的知识,这也为他们考上秀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驰笑了笑,“谢我干什么,这都是你们自己努力,要谢,也是谢你们自己!”

又是三日的路程,赶在黄昏,顾父在村头下了马车,向郭父道别,看着郭父驾着马车走远,顾父和顾驰拎着东西 ,转身往家走去。

“哎呦,咱们秀才老爷回来了!” 王家娘子眼尖,一下子就看到顾驰,响亮的一嗓子叫出来。

边喊边大步朝着顾驰和顾父走去,其他人也赶忙朝着这边过来,“来,秀才老爷辛苦了,婶子帮你拎东西!”

顾驰笑了笑,“婶子,我可不是什么老爷,还像以往那样称呼我就行。东西也不重,我可以拎动的。”

而顾父有些郁闷的看着被众人围在一起的顾驰,啧,自己儿子是秀才老爷,那别人又该如何称呼自己?

这会村里人满心满眼的都是顾驰,一口一句秀才,一口一句夸赞,倒是没几个人注意到顾父。

顾父孤零零的站在一旁,他有种预感,随着自己儿子一步步的前进,以后在村里人心中,他的地位会继续下降的!

“三郎,得空了去婶子家吃饭”、“三郎可真是咱们月水村的骄傲”

伴随着一路的夸奖,顾驰和顾父回到家中,还是村里人淳厚,虽有时也有些不厚道的行为,但大部分村人都是善良的,回到月水村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连空气都格外新鲜。

顾母听到动静,从院子里激动的跑出去,“娘的乖儿子回来了!”抱着顾驰左右亲了一口。

顾父看着自己老伴,更加郁闷,怎么不过来亲一下自己?儿子都是债,媳妇现在满心满眼都是儿子,自己在她心中的地位,又要往后面排了!

这次离开家这么久,顾驰也很是想念家里人,顾母赶忙端来饭菜,料想这几日他们二人会回来,每次做饭都会多做一些,这样子自己老伴和儿子可以一回家就吃上热饭。

顾驰吃过饭,和顾家人讲了整个经过,拿出银子交给顾母,“娘,这是这次的奖银!”

吴氏眼也不眨的看着那八锭银子,自己这个小叔子还真是读书的料子,不管大考小考,每次都不空手,总能拿回来点东西。

八两银子,就这还不包括接下来县城和县学的奖励 ,小叔子考一次试,不费什么力气,就挣个寻常人家一两年的银子,厉害,真是厉害,此时此刻,她无比庆幸当初自己没闹腾起来,没出馊主意让顾驰退学!

顾父对一家人解释道:“住店的花销靠三郎沾了光,除了五百文定金,其余的没花一分钱;路费花了一两银子,我每日打零工的钱可以顾上我们两人的吃喝,剩余的就是作保和买考试用具钱,大约有十两银子。”

顾母笑着点头,“都说读书烧钱,可咱们三郎争气,每次考试都能拿回来奖银,这么算下来,咱们真没花多少银子。”

如果不是顾驰时不时的拿回奖银补贴,一个院试下来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小门小户是绝对负担不起的!

考上秀才,顾家自然又办了一次酒席,这次可比上一次还热闹。本村和外村的自不必说,镇上的有钱人家也上门道贺,就连临南县的不少大户人家,也送了礼。

还有些送房子、送地、送银子的,顾驰一一推拒,读书人最重名声,眼下的一时享受,日后可能成为致命一击,再说他们家的日子也在慢慢好转,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