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贤孙(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宫里突然出了刺客,太后太妃还都受伤了,这么大的事情,比上回中元祭的严重多了,在查出个眉目之前,在场的官眷自然是都不能离开的。

等太医院的人到了,一诊脉,又让医女查看了一番伤口,却发现,那行刺的舞姬匕首上还淬了毒。

魏太妃只是破了点皮,比被结结实实扎进肉里的秦太后好些。后者虽然运气好,躲开了要害,只被扎到了锁骨以下的位置,但也扎进去了半指的深度,毒性蔓延得更快些,再加上担惊受怕,此刻已经面如金纸地昏厥了过去。魏太妃倒还算淡定,只是脸色也有些苍白。

退到偏殿内室里处理伤口时,裴宝儿看着魏太妃湿哒哒的裙摆,小心翼翼地赔了句不是。

“方才一时情急,还请母妃勿怪。”

魏太妃抬眼看向她,眼神有些飘忽,良久才道了句:“无妨,衣衫厚,烫不着。”

这会儿,原本在容华殿当值的宫女内侍们被提去问话的不少,剩下的这些里头多半又忙着在秦太后那儿伺候了,裴宝儿只能亲力亲为,等医女处理好了,给魏太妃当了回更衣的小宫女。

魏太妃眼神愈发柔和,甚至还拍了拍她的手,拉着她就要过去探望另一位身份尊贵的伤者,秦太后。好在张御医医者父母心,愣是揽着魏太妃,不让她走,一定要她静养。

“太妃娘娘虽说只是轻伤,但那凶器上到底淬了毒,最好小心些。微臣开个解毒的方子,太妃娘娘须得连吃上几天才可,这会儿切不可妄动……”

魏太妃便很是遗憾道:“既如此,媳妇便替我过去看看吧。”

恰巧齐小胖子跟其他小萝卜丁都一并送了过来,脸上或惶恐或好奇,很有几分不解世事的天真。魏太妃便指着小胖子道:“我有孙子陪就行了,你去吧。”

裴宝儿只得去了,越过重重的人墙,她都能听得到安王妃的哭声,活像是秦太后已经怎么了似的。

“王嫂,太后如何了?御医们是怎么说的?”

安王妃看她的脸色十分难看,不软不硬地刺道:“唷,这会儿记起母后来了,还当你只记得有个母妃呢~”

裴宝儿懒得跟她言语过招,直接越过她挤了进去。

只见秦太后已经在太医、医女们的联手救治下缓过了气来,神志复苏,正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儿,默默地淌眼泪。

“哀家这是做了什么孽啊,竟落得这般境地~好好的中秋宫宴,竟闹成这般模样,我皇室颜面何在啊~哀家还不如跟着先帝去了,一了百了~”

裴宝儿还没来得及客套安慰两句,那安王妃便扑了上去,婆媳两人开始抱头痛哭,倒像是遭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好吧,秦太后被行刺受伤,确实有道理委屈一下的。可这般作态,裴宝儿直觉有些不大对劲,总感觉她们在借题发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便传来了侍卫统领被撤职、换人的消息,原因自然是安保工作没做到位。

原来的侍卫统领姓雷名昌,是齐珩的人,而新换上的侍卫统领却是承恩侯世子曹留。这人就是秦太后的娘家侄子,在禁卫里头当了好些年差,原本就副统领,后来却被齐珩的人挤了下去。

得到消息时,裴宝儿还跟着诸位王妃在一起装孝子贤孙,她下意识瞟了眼众人脸上的神情,尤其是秦太后、安王妃这对婆媳。不出意外地发现,这二人脸上或多或少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态,而其他人,更多是审慎、担忧之态。

真要论起来,在场的都能算得上一家人,可皇家又哪里有什么亲情可言。除了安王妃、裴宝儿这两位伤者的亲儿媳外,其余人或多或少都有着点嫌疑。虽说不行刺皇帝、反而刺杀太后太妃,这一记算得上妥妥的昏招了,但众人还是小心翼翼,就怕被扯上什么干系。

气氛紧张诡异的很,就连平时直爽多话的宁王妃都像锯了嘴的葫芦似的,只默默地坐在一旁,跟裴宝儿、康王妃一样,这妯娌三人组跟另一边抱着秦太后哭得七晕八素的安王妃形成了鲜明对比。

过了片刻,兴许是哭够了,那两个也收了泪,秦太后微微喘着气道:“也不知摄政王那边审得如何了?来人,去……”

她话说到一半,第二次来报信的内侍又来了。只是,他口中所言很有些匪夷所思。

直到诸人被通报可以离宫时,宁王妃心中大石落下,跟康王妃咬耳朵道:“这也太离谱了吧?那舞姬居然是打着为亲姐报仇的旗号行刺?先帝都去了多少年了,她亲姐死得更早,她年纪轻轻的,哪里能记事……”

康王妃回身看了眼黑沉夜色笼罩下的宫墙,心思更是沉重:“弟妹慎言。既是慎刑司的说法,咱们自然得听之信之。”

与此同时,裴宝儿在宫门外,先将小胖子送上马车,然后扶着魏太妃上去,准备回王府。

前来送行的是秦太后的贴身侍婢之一,被特地拨来送她们二人的,一脸诚恳的模样靠着车壁道:“太妃娘娘如今身子不适,何须这般舟车劳顿的呢,直接在内宫歇下岂不便宜?明日再回王府也是一样的。太后娘娘记挂着太妃娘娘,吩咐奴婢们,长乐宫的一应摆设用物都如同从前,每三日便要去清扫一番的……”

魏太妃抬了抬手,“好啦,替我谢过太后的美意吧。”而后不再多说,放下车帘,吩咐人启程。

婆媳二人分车而回,因今天跟着裴宝儿进宫的不是北雁,而是话不多的白兰,故而,回程很是安静。

自出了事以来,裴宝儿就没见到齐珩,只能听着底下人的传话,心里总觉得有些七上八下的。再加上内宫侍卫统领一职的更换,更是让她有些莫名惶恐,有种不详的预感。

兴许是被魏太妃看了出来,下车之后,倒是难得主动地跟她说了几句:“三郎经过的大风大浪多了,不要这般小家子气。只管带好我的孙儿,管好府里的人和事,不给他拖后腿就行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